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一)从九月起着手政治复习,用了两个月时间仔细研读并完成了《肖秀荣1000题》,这让我对考试大纲有了基础的理解。《1000题》我共进行了三次练习,第二次并非重复全部习题,而是在初次做的时候用红笔标出不确定和错误的题目,然后在第二轮时遮住答案,只重做这些标记过的题目。到了第三次,我专注于解决那些在第二轮中依然答错的问题,当然,并非机械地记忆答案,关键是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二)进入十一月底,我开始背诵风中劲草资料,我的进度相对较晚,有些人可能已经反复背了好几遍。但我认为政治学习不应局限于死记硬背,许多选择题需要灵活思考和分析。即使你背了很多遍,如果未能理解其含义,也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政治内容的记忆,不应过于僵化,掌握关键点就足够应对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是长期的工程,对初次考研来说,最好有一年的复习时间是比较好的,最好在7月份之前将书本和复习全书过一遍,8、9月份强化复习,这一阶段边复习全书边做李永乐660题,查漏补缺做好错题的整理和反思。这些错题和反思会对日后考研起到不小的帮助。平时这些错题可以时不时的拿出来在重做一遍,试着改变自己之前错误的思路。660的题目难度较大,出错或者错误较多也没关系,查漏补缺才是660的作用。10月份各类历年真题都出来了,可以买一本回来做,总体感觉05年之前的题目因为被讲的太多失去了意义,所以可以做最近十年的真题就好(留出2、3年的最后12月份使用),当然错题的整理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对真题和之后的模拟套卷要依自己的训练时间。11、12月份可以做一些不错的模拟题来提高难度。这里面推荐张宇的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八套卷难度较高,你可能会很受伤,但没关系,坚持下去。最后的一个月我认为就是做套卷、整理错题、反思、查漏补缺这样循环往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合理规划时间对之前整理的错题进行地毯式复习这个工作可以一直持续到考研前一晚。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的话,基础阶段是单词,强化阶段是各个专项。冲刺阶段真题。单词必不可少一本单词书,感觉死记硬背的效果并不理想,记单词,感觉效果不错,通过理解单词的构词,在句子中记单词,这是我感觉很有效率的学习单词方法以前很多人推荐张剑黄皮书,我没有用。也不是他不好,而是他内容解析太详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即使有,或许我也不会去看,我更喜欢何凯文的真题解析,里面他的解题思路,技巧我很喜欢。英语阅读作文可以通过做题来总结,强化阶段做专项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单词,不仅通过做阅读提高单词量,平时积累也很重要,再通过做真题来巩固自己对单词的理解应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测绘科学技术基础的核心是理解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需掌握各种测绘仪器的使用,如全站仪、GPS等,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对遥感技术的理解也至关重要,包括卫星影像解析、无人机航拍等,这些都是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考试的重点。不仅要熟练运用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数据分析,还要深入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如空间坐标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等。这部分的学习需大量的实践操作,凭案例分析来提升自有的技能。
再者,测绘法律法规也是考察的一部分,必须熟悉国家关于测绘工作的相关法规,理解其规定并能在实际工作中遵守。精度控制和误差理论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它涉及到如何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
学习这个科目,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理论结合实践。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参加实验课,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设施进行实地测绘,模拟真实场景解决问题。积极参加教师的研究项目或者找相关的实习机会,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习方式。凭与同学的交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也能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定期回顾所学,做历年的试题,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这将有助于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