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哲学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参考书种类繁多,但是有一本必买,大纲解析。而且最好买正版的。放弃大纲解析,那才是本末倒置,核心考点只是让你知道哪里重点,但句子还是要按红宝书上的来。政治最重要的是毛概和马原,近代史我基本放弃不看了,因为高中是学文的还是比较有自信的。关于做题,买了陈先奎的2000题,我觉得陈的题很细,当然也有很多很废。还是那句话,不用纠结到底用哪本书,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到后来也有跟风买了20天20题,觉得那种就只是穿线的,别指望能压中。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在考试前一个月,进入了总结和实战演练的时期:这段时间我觉得复习相当从容,这得益于之前的大量练习,我内心深信我已经从积累中实现了飞跃,面对题目自然就有了解题方向,因此感到较为轻松。我每日都会完成一套模拟试题,随后核对答案,并标记出错误的部分,反思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哪个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临时疏忽?如果是粗心大意,我就用斜线标出,重新做一遍;如果正确,就不必再多虑;若再次出错,则将斜线改为三角形,提醒自己这个知识点需要巩固,之后的复习中应重点查看。我会在笔记本上记下相关知识点,时常查阅。数学向来是我的强项,只是最后考试分数不高,主要是由于计算时太过粗心所致,唉,这个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不过这不是重点,希望大家不必过多留意这一点。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的复习,很多人感到即使下了很大的力气短时间内也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甚至考完试后觉得复习跟没复习一个样,其实这就涉及一个方法问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掌握它确实是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但一定要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考研英语的复习。想提醒大家的是,考研英语复习过程中真题的地位特别重要,一定要想办法把英语真题琢磨透,而如何利用真题,这里面就有很多道道。有的同学是上来就把十几年的真题在很短的时间内仓促的做完,一次就好几篇阅读理解甚至一整套题,然后对对答案,简单的思考一下就复习别的了,真题做完了就做模拟题。我觉得这是对真题的极大浪费,模拟题和真题是有质的区别的,再好的模拟题也模拟不出真题的水准,因为真题是命题专家花几个月的时间研究出来的,真题中的难易程度、选项设置、逻辑关系是模拟题模拟不出来的。我复习时一般一次只做一篇真题的阅读理解,用实战的速度全神贯注的做完,然后根据答案和释义认真把文章、题目、选项研究透,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小时的时间。这样慢慢的过来,对真题的命题逻辑把握的就会比较熟,做起来会更有感觉。单词我没有花大量时间去记,感觉干背单词效果不怎么好,就是靠做模拟题积累词汇。关于作文,两年写得都不好,也没找出什么有效的方法,我想关键还是平时的积累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科学技术哲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批判科学技术活动的本质。需对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实证主义、理性主义等科学哲学流派的观点。技术哲学中的“技术决定论”、“人类中心论”等概念也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些理论为提供了审视科技进步的多元视角。
科学技术哲学也关注科技的社会影响。需研究科技如何塑造生活方式,以及它对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环境问题的影响。这里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科技政策、科技伦理、科技创新等,需具备一定的社科背景知识。
再者,学习科学技术哲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无论是阅读科学论文,还是分析科技现象,都需能独立思考,挑战既定观念,提出自有的见解。这就需不断进行深度阅读,积极参与讨论,凭写作来锻炼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将所学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制作思维导图,或者编写笔记,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多阅读原著和学术文章,理解大师们的观点,关注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如模拟试题,检验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哲学并非孤立的学问,它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和评价科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