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始于《大纲解析》发布,整体复习路径和参考资料大同小异,此处不再详述。今年的政治试题呈现明显的反预测趋势,尤其是选择题部分,风格迥异于以往,这可从众多考生的普遍得分中得到印证。原本自我感觉政治复习尚可,但结果表明我对政治理解有限...总而言之,政治险些未能过关,幸亏有些许好运加持。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四月份这样开始差不多,数学我主要用的张宇的高数18讲,李永乐的线代讲义,王式安的概率论讲义,汤家凤的1800接力题典,建议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同学,第一遍还是看课本打基础。线代就看李永乐的书,暑假前要把数学都过完一遍,这是最低要求了,9月份做做180题,薄弱的地方看看强化视频,难点多总结总结。十月中旬就可以做真题了,我觉得真题做15年的就行。真题做完,就可以刷模拟题了,我觉得尽可能多的做模拟题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真题中的不少题目,都在各种习题集中已经见过了,需要做些新题保持感觉;另一方面,从今年考研难度来看,有的模拟题还是很贴近真题的。模拟题多多益善,推荐以下几种,排名分先后:合工大五套卷,包括超越和共创,李永乐6+2,张宇四套卷,张宇八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初次练习时,我按部分进行,单数日专注两篇完形填空,双数日则攻克两篇阅读理解,同时记录并记忆新词汇。每晚回到宿舍,我会抄录何凯文老师的每日一句,并对其做语法分析。每天大约投入四小时给英语学习,起初进度可能较慢,但我建议不必焦虑,因为随着练习,效率自然会提升。暑假期间,除了完形和阅读,我额外用一小时来尝试新题型,并深入剖析错误超过两次的阅读题目。暑假结束后,我开始全面模拟考试,除了作文以外的所有部分都会练习,从十月起,我开始注重提高答题速度。对于2000年以后的历年真题,我至少做了四遍,如果觉得单调,可以从2005年开始,保证做四遍以上也足够(我认为)。在这个阶段,不必担心记住了答案或单词,许多技巧和感悟都源自反复操练。至于复习规划,首先是持续不断的背单词,其实可以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单词记忆是一个持久的任务,初期可以用带有解析的星火词汇书,后期只需专注于大纲词汇即可。实际上,一开始就专攻大纲词汇也是非常有效的,感觉特别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核心。你需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等;以及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框架,如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等。这些内容构成了经济学的骨架,是你理解复杂经济现象的基础。
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经济模型是关键。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模型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理解模型背后的假设、推导过程以及它们如何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提升分析能力的重要步骤。
再者,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要有一定的了解。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直到现代的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这些流派的思想冲突和融合,有助于你形成全面的经济学视野。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阅读原版教材和经典文献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它们语言通俗易懂,案例生动有趣,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精髓。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提高应试能力的有效方式,检验理解和记忆程度。
关注时事,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提升经济学素养的关键。你阅读《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经济类期刊,或者参加学术研讨会,这样既能拓宽视野,也能锻炼批判性思维。
别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尝试用经济学的视角去解析生活中的问题,你会发现经济学无处不在,这也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