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测绘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测绘工程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测绘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需要太早准备,晚一点集中突破效果会更好。政治也是整个考研中最轻松的科目,大家没必要过分担心。关注了肖秀荣以及他的考研系列丛书(精讲精练、1000题、肖8、肖4、时事总结),认真刷题,在后期把肖8肖4的大题答案背诵下来,要过线不是问题。甚至可以考高分,我觉得除了过了一遍精讲精练之外,很大部分归功于我听了老师讲课和做了好几遍的1000题(第一遍答案写在作业本上,第二遍还是写在作业本上。第三遍才开始写在书上,第四遍只看错题)以及使劲背诵肖8与肖4,我们那一年的考的几道大题,基本上全在最后四套卷子上体现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理工科出身,可能从小数学思维还可以,在所有功课中算是学的可以的,但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感觉高等数学学的糊里糊涂,我数学复习的周期和强度一直很大,因为数学分值很大,而且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分数差距会很大,所以一定要重视,我3月份开始复习,由于实在基础太差,就先学同济大学的教材(两本绿色的),学完一章后,做课后习题,做完对答案(网上有),坚持就好,做完后基本到了五月份,就开始做全书,如果有些还是看不懂,再翻同济的教材,这样比较快。到了九月中旬,就可以做真题了,刚开始做真题时,可以按照内容做,做完一遍后,可以再开始一遍真题,这一遍就很快了,过完后,再开始整套整套地按年份做真题。这时候要有一个真题的错题本,把错题都整理上去,分析错误的原因,是概念问题还是计算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这些问题完全会出现在考场上。到11月中旬就可以做模拟了,这时候张宇和李永乐的模拟会陆续出来,但是切记,做模拟题一定是在你把真题做烂,做透,至少三遍,甚至五遍以上,才能开始做模拟题。等到12月份要回归真题,重新回答真题的感觉中,毕竟模拟题和真题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冲刺就是开始真题了,我买的张宇30年真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话我觉得就两个字真题!真题!真题!到了这个阶段单词应该已经背了一两遍了吧,真题也应该做了不少,但是尤其是英语真题是要一直做的,对于英语来说,不到上英语考场,手中的单词书就不能放下,背会单词是读懂英语的基础,然后就是仔仔细细“研究”真题,为什么说叫研究真题呢?因为不能只看了答案知道了选项,更要知道这个选项是怎么来的,要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关键句。这样做刚开始会很难,但一旦你形成习惯就会发现这样带来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概论的核心在于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谱理论、传感器的工作机制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电磁波谱理论是遥感的基础,需掌握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如何反映地物特性,例如红外线对植被的敏感性,可见光对地表颜色的反应。深入理解这些原理,能帮助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关键信息。
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方式也至关重要。无论是航空还是卫星遥感,传感器的选和参数设置都会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比如,多光谱传感器如何凭多个波段捕捉地物信息,雷达是如何利用微波进行穿透性探测的,这些都是在学习中需掌握的重点。
再者,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的关键步骤。这包括图像增强、分类、配准等,其中最我感兴趣的是图像分类,凭机器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自动识别,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实践是最重要的。遥感不是纸上谈兵,是需实际操作去体验和理解。我经常使用ENVI、ERDAS等遥感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凭亲自动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遥感图像的解析过程。阅读最新的遥感期刊论文也是提升知识水平的好方法,它帮助跟上科研前沿,理解新的遥感技术和应用。
团队合作也很重要。在项目实践中,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经验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