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他的1000题,每学习一个章节就对应做相应的习题。直到十月中旬,我已经全面复习了一遍,这里的“复习”并不意味着匆匆浏览,而是投入地深入学习,特别是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在十月中期结束后,我开始了风中劲草的记忆,同时也对1000题进行了第二次刷题。制定好每日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明确自己需要背诵多少页,并确保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整地复习一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备考建议,有人提到为了达到70分,他们背诵风中劲草高达三遍,甚至有人背了五遍。我认为这应根据个人能力来定,如果你能快速记忆且保持良好的效果,多背几次确实有益于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是必要的。到了后期的冲刺阶段,肖八和肖四是主要攻克的目标。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两者都进行背诵;若时间紧迫,专心背诵肖四也足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既做真题了全忘了。然后到了十月中旬该做真题了,可能中间会有一些别的事情耽误进度,所以最晚不能晚于十月末开始真题。最近15年的真题都做,留出最近几年的考前自己模拟。01年比较难,没关系。真题至少做两遍。真题作用是查漏补缺,但是也要卡着时间做,3个小时严格来。然后就是模拟题,模拟题是一定要做的!但不要迷信模拟题,想在里面找原题或者基本一样的题,不可能的。个人比较推荐合工大五套题,题是真的不错。张宇八套卷和400题太难没做,多少年没更新了。数学就是多做题,多总结,没别的。最后给大家个建议,把做题时经常犯的低级错误记下来,提醒自己。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付出挺多的一门,大概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是在背单词看文章,红宝书的单词大概背了两遍,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看里面的文章,张剑的黄皮书里面的文章挺不错的,可是出题思路和考研英语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那些题目做不做无所谓,做了对错几个也不要太在意。就这样每天大概复习三四个小时到了六月中旬开始做真题,用的是考研1号,觉得还挺不错的,每天一篇真题,第二天早上背文章和词组,把05到14年的真题文章大概都背诵了一遍。我觉得英语我最大的失误就是在最后几天没有留几套真题来练手,以至于后来没有新题可以做,这样真题大概做了3遍左右吧。至于作文,大概是从11月份左右考试写真题的作文然后背作文书里面的文章。要拿作文好分数,一要速度,保证在考试有限时间里自如地写完;二要像个样子,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像是英文文章,而不是汉语的翻译;三要有点特色,能让考官一眼扫过去感觉与众不同;四要整洁清楚,把考官手上那两三分的印象分彻底拿过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主要分为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统计热力学和表面化学五个部分。其中,热力学三大定律是理解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特别是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它们在判断反应自发性及平衡状态上有重要作用。动力学则关注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对环境污染控制和资源转化效率的研究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运用公式是关键。例如,理解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的区别,以及如何凭它们预测系统的行为;掌握Arrhenius方程,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需熟练掌握各种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这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会非常实用。
物理化学中的量子化学部分,如波尔模型和薛定谔方程,虽然理论性强,但却是理解原子结构和分子键合的基础。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基础,尤其是线性代数,但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再者,统计热力学和表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两大学习难点。统计热力学帮助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表面化学则是研究吸附、催化等界面过程的重要工具。这两部分需深入思考和实践应用,真正领悟其精髓。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结合实例和实验来深化理解。比如,凭分析具体的化学反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行为。多做练习题,不断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